close


html模版“中國網事·感動河北”2017(上半年)網絡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新華網石傢莊6月7日電 有一種精神振拔心志,有一種境界蕩滌靈魂。在燕趙大地,在我們身邊,有這樣一群普通人,他們的堅守讓社會更加溫暖,他們的擔當讓職業成為使命,他們的執著讓平凡彰顯不凡。

圖為評選現場 王立車用擴大機鵬攝

6日,“中國網事·感動河北”2017(上半年)網絡人物評選結果揭曉,通過網絡投票+大眾評審的方式推選出瞭20名(組)“草根英雄”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深入踐行“善行河北”的主題道德實踐活動,激勵廣大網民與道德同行。

——“暖男醫生”申宏。他是盧龍縣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麻醉醫生,曾同時承擔過醫務科、麻醉科、放射科的三項工作。2007年,因為單位人事原因,申宏曾連續三個月一人承擔醫院全部的手術麻醉工作,更創下瞭單月手術120餘臺、單日手術13臺的院記錄。2010年,申宏患上瞭鼻咽癌,他笑著說:“都說我最多活半年,可我現在還是好好的。”經過積極治療,加上樂觀的情緒和堅忍的意志,他戰勝瞭疾病,半年後又回到瞭工作崗位。

他還在2017年初接收瞭一位特殊的病人——聾啞孕婦小瞿,他選用書寫繪畫的方式和小瞿溝通。經過不懈努力,小瞿生下寶寶,母子平安,一張張溫馨的紙條也打動瞭所有人。

——“雙拐育人”李春久。他是灤縣響嘡鎮研山小學的一名教師。他每天拄著雙拐往返於傢和學校之間,靠雙拐站立著為學生上完每一節課。即便如此,他上班從未遲到過,工作第二年就擔任瞭畢業班的班主任,同時兼任語文、數學兩門課程的老師。任教期間,李春久每天第一個到學校,最後一個離校,晚上回到傢繼續寫教案、批改作業。

為瞭不斷適應教學要求,他不斷鉆研教材並自學瞭FLASH等常用教學軟件。他的微課獲全國微課大賽河北賽區二等獎,信息技術指導課獲市級二等獎,制作的課件獲縣級一等獎、市級三等獎。

——“心有陽光”柴麗麗。她是陽光中醫診所的一名醫生。幼兒時,柴麗麗被診斷為全身性進行性肌肉萎縮,她在父母的背上完成瞭從小學到高中的12年課程,高考成績為613分,超出報考院校錄取分數線38分,但因身體原因被拒之門外。自此,她自學中醫,用3年半的時間完成瞭全日制醫學生5年才能學完的全部課程,順利拿到瞭本科畢業證。柴麗麗還先後參加執業醫師、執業藥師考試,全部一次通過。

2008年,柴麗麗擁有瞭自己的中醫診所,診所自開辦以來,已診治2.8萬人次。在這條治病救人的路上,柴麗麗沒有忘記初衷,為瞭更好地回報社會,她的診所常年為殘疾人、70歲以上的老人和低保戶免費提供診療服務。

——“援藏醫生”韓曉瑞。她是邢臺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。去年7月份,韓曉瑞主動要求參加支援西藏阿裡地區工作團。因為她患有嚴重的高原反應,在那段時間,她必須依靠藥物維持身體狀態以正常工作。

她為瞭給當地人們普及孕期知識,經常主動下鄉給村牧民義診,累計健康宣教普及600餘人,占縣城托林鎮常駐人口的一半以上。半年來,韓曉瑞直接接診400餘人,接生30餘人。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,她還將三甲醫院規范的診療程序帶到紮達縣醫院,全面推行使用電子病歷,使紮達縣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與現代化醫院進行接軌。

——“海鷗媽媽”常英。她是一名退休教師,7年前來到北戴河生活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她發現由於天氣寒冷食物匱乏,很多海鷗跑到沙灘上覓食,甚至有的海鷗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。在查閱瞭相關資料,瞭解瞭海鷗的生活習慣和食物需求之後,常英便開始瞭投喂海鷗的行動。

“起初就有二三十隻,每天一斤左右的玉米面發糕就夠吃。後來鳥越來越多,喂食從一天一次變成瞭一天兩三次,投喂量也從一兩斤、十斤、二十斤漲到現在的七八十斤。”常英也成瞭大傢口中的“海鷗媽媽”。長期以來,她的行動感染DSP擴大機著身邊的人,“海鷗媽媽”的稱呼也越來越響。

——“忠孝兩全”祁建光。他出生於農村,2歲時,母親因病離傢出走,從此他與以務農為生的父親相依為命。2014年7月, 祁建光從石傢莊鐵道大學畢業,隨後入職於位於江西鷹潭的一傢橋梁公司。

2015年10月,祁建光的父親病重到不能自理,祁建光為瞭照顧父親,就帶著父親走上工作崗位。2016年7月,石濟項目結束,祁建光輾轉到瞭位於河南省某項目駐地,同時,父親也跟著來到瞭該項目駐地。就這樣,帶著癱瘓爸爸建高鐵,這個90後以瘦弱的肩膀扛起瞭千斤重擔,被人稱為“忠孝兩全”好小夥。

——“代理媽媽”張月英。她是邱縣明德小學的一名教師。參加工作至今,她的手中一直都留有一本“留守兒童”檔案,上面記錄瞭她所帶過的所有留守兒童的信息。為瞭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穩定、和諧的學習環境,張月英每周都會去傢訪,定期邀請孩子們到自己傢裡做客,讓孩子們用電腦與遠方的父母視頻聊天,溝通感情。

她用愛去滋潤,用心去呵護,用情去溫暖,走進孩子的內汽車擴大機推薦心世界,傾聽孩子們的心聲,幫助這些孩子們走出心靈的荒漠,走進親情的綠洲。27年來,張月英關愛照顧的留守兒童達到87名,被大傢稱為關愛留守兒童的“代理媽媽”。

——“老黃牛警官”雷振國。他是一名資深警官。在十幾年的公安信訪工作中,雷振國每天都在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第一線,下班後還要再調閱整理案卷,推遲幾個小時下班對他來說已成傢常便飯。雷振國每年接待信訪群眾達1000多人次,解決近2000個信訪問題,為群眾排憂解難,被大傢親切地稱為“老黃牛”。2012年,雷振國被確診患上AKT細胞淋巴瘤,領導要求他每天上班不得超過3個小時,可他依然忘我地奮戰在工作崗位上。

他說:“工作著更有利於我的康復,病魔嚇不倒我,心態好就是免疫力”。從警以來,他先後被中央政法委、公安部、省委政法委、省公安廳評為信訪、維穩先進個人,全市優秀共產黨員、邢臺市職工道德先進個人、邢臺市“最美政法幹警”,兩次榮立二等功。

——1048愛心公益平臺。“1048愛心公益平臺”是由保定交通廣播組建的多個愛心平臺的統稱。多年來,保定交通廣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建“善美保定 和諧交通”發揮主流媒體作用,用聲音架設“愛心橋梁”。截至2016年10月20日,“1048”志願者們義務救助達2600多輛(次),其中救助外地車輛250多輛(次),隊伍由最初的11人發展到500餘人,而且隊伍仍在不斷擴大。

自成立以來,“1048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建“善美保定 和諧交通”發揮主流媒體作用,用聲音架設“愛心橋梁”。

——“爸爸片兒警”李志輝。他是石傢莊合作路派出所的一名普通“片兒警”。2011年,李志輝在做瞭十五年特警後,成瞭一名“片兒警”,負責轄區89棟居民樓。李志輝不僅獲得瞭“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”榮譽稱號,更是被他所管轄區的空巢老人稱為“編外兒子”。

在群眾眼裡,“小小輝”是個十足的大好人。從警以來,他謹記入警誓言,敬業工作,隻為換取群眾的笑臉。他每天都穿梭於社區的大街小巷,關心群眾的冷暖,長年累月奔波,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。在他看來,百姓的事情看得重要,才會用心去辦。鄰裡的訴求抓住不放,才會徹底解決。離群眾越近,自己的心才越踏實。

——“最美中職生”孫海寧。他是豐寧滿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的一名學生。孫海寧於2015年5月組織成立瞭豐寧愛心青年會。愛心青年會旨在追求理想,奉獻愛心,傳播正能量,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,不求能影響更多人,隻為能夠影響下一個人。愛心青年會成立至今已經組織瞭多次活動,並得到瞭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。

2017年1月,孫海寧從全國2000萬中職生中脫穎而出,獲得全國最美中職生稱號,他是承德市唯一獲此殊榮者。

——“最汽車擴大機品牌美讀書人”張娜。她出生於東光縣一個農民傢庭,由於先天發育不良,她自幼雙目幾近失明。2013年,從小愛讀書的她萌生瞭利用網絡為盲人誦讀的想法:“我想用殘餘的視力讀書,做盲人朋友們閱讀的‘眼睛’,讓他們在有聲讀物裡收獲知識,笑對人生。”為此,她在網上創建瞭自己的“小電臺”,2014年又開通瞭“生命陽光之為愛讀書”微信公眾號。兩年多來,“生命陽光之為愛讀書”已陸續刊載瞭張娜100多篇朗誦作品,固定粉絲在千人以上。

她的行動不僅溫暖瞭盲人朋友,更激勵著健全人為社會作出貢獻。在張娜精神的感召下,如今已有十多位志願者加入到讀書團隊中來,和張娜一起用聲音傳遞溫暖,奉獻愛。

——“潮老太”裘志真。她是一位網名為“潮老太”的老奶奶。今年80歲的她不僅在一傢網絡直播平臺上成瞭網紅,擁有23萬粉絲,還登上瞭央視新聞頻道。

2004年,從電業局退休的裘志真開始接觸電腦,從QQ、微博,再到現在的微信、網絡直播,她不停地學習新鮮的網絡知識。80歲的老奶奶在直播平臺上和網友分享她的人生經歷,親切地稱呼年輕人為“寶寶”, 她成為瞭網友的“精神導師”,一直在傳遞滿滿的正能量。

——“德育園丁”侯靈竹。她是辛集市一名小學老師。從教二十年以來,她始終堅持育人為本,立德為先教育理念,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,習慣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,塑造孩子們的品行。

她曾連續十年獲得政府嘉獎,三次榮獲三等功。她組織的活動曾被新華社、河北德育網和辛集電視臺報道。2014年6月榮獲辛集市首屆名班主任稱號。

——“創業精英”韓宏升。他是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。2011年6月,他自籌資金,成立瞭一傢激光再制造技術公司,安排46名下崗職工、110名返鄉農民工、45名退伍軍人、96名大學生實現就業、再就業。該公司先後攻克38項技術難題,研發鐵基、鎳基和鈷基等合金粉末材料12種,取得技術發明專利17項,累計節約金屬原材料8.9萬噸,節能23萬噸標煤。

他先後獲得“遷西縣道德模范”“唐山最美敬業人”“唐山市勞動模范”“河北節約之星”“最美河北人”以及2016年度“河北十大經濟風雲人物”等稱號,其事跡多次在主流新聞媒體播出刊發。

——“人生如詩”白茹雲。她是一名農村婦女,曾作為選手亮相《中國詩詞大會》節目。她與詩詞結緣的經歷並不十分美好,弟弟生病、自己患癌,都讓她痛苦萬分,卻也在痛苦的經歷中積累瞭很多詩詞。

那句“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”,就是她人生最真實的寫照。

——“創新之星”李金來。他是新奧科技副總經理。他在崗位上大膽創新,在煤炭清潔利用和泛能網領域取得瞭顯著成果,為清潔能源技術進步做出瞭突出貢獻。他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、中組部國傢“萬人計劃”科技創新領軍人才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、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傢。

他帶領新奧集團在新型煤氣化技術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實踐,為我國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提供瞭更為科學高效的系統化技術路徑,為現有煤化工及能源化工產業創新瞭適應中國煤炭資ZEST擴大機源稟賦的工藝。

——“最美快遞員”張建明。他是沽源縣九連城鎮小南營村人,2006年他當起瞭投遞員,這一幹,就是十年。十年,一個人,一輛車,累計行程22.5萬公裡,投遞報刊245萬份,郵件1.7萬件,從未發生過缺報少刊、丟村甩點、捎轉郵件等情況,郵件妥投率達100%。

在平凡崗位中作出瞭突出成績,他連續6年被評為沽源縣郵政局先進個人,2009年被張傢口市郵政局評為勞動模范,2010年被河北省郵政局評為報刊營銷收訂狀元,2014年榮獲“張傢口市最美郵遞員”“河北省雙十佳投遞員”等稱號。2016年,在中國夢·郵政情第二屆“尋找最美快遞員”活動中,張建明成為全國郵政系統唯一的“最美快遞員”。

——“守護綠色”劉軍、齊淑艷。他們是林場護林瞭望員。在塞罕壩112萬畝人工林海中挺立著9 座望火樓,其中8座由他們夫妻二人執守,因此得名“夫妻望火樓”。

三代塞罕壩人同土地沙化頑強抗爭,將荒漠變為綠洲,這是一場與自然抗爭的接力。作為塞罕壩人的劉軍、齊淑艷夫婦踐行著“為首都阻沙源”的神聖使命,默默詮釋著護林員的無私奉獻和真情付出。

——“暖男護士”龍浩然。他是秦皇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一名普通護士。在工作中他善於替人著想,敢於承擔,遇有危難時,他從不躲避,主動擔當。

面對患者的打罵和歇斯底裡,他從未表現出一絲怨言和嫌棄;護理病人的吃喝拉撒,他也從未不耐煩。每天,他都做著“攙扶患者去廁所”“為流浪患者洗澡換衣服”“給患者捐衣物”“喂患者吃飯喝水”等瑣碎而辛苦的工作。他總是說:“這些事總得有人去做,誰讓咱穿著白大褂呢!”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gx889s0n7 的頭像
    fgx889s0n7

    七七的推薦天地

    fgx889s0n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